食品接触材料法规解读与应对策略

2017-03-14 17:26:41 检测认证百事通 何工 QQ咨询
法规被称为史上最严的《食品安全法》于2015年10月1日起实施,食品接触材料与制品归入食品相关产品范畴,规定了其生产、经营、标准、检验、监管、罚则等内容。特点1.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

法规

被称为史上最严的《食品安全法》于2015年10月1日起实施,食品接触材料与制品归入食品相关产品范畴,规定了其生产、经营、标准、检验、监管、罚则等内容。

特点

1.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
2.生产经验者承担主体责任;
3.生产、销售、使用等全过程管理,建立可追溯制度,符合国家标准;
4.建立风险监测与评估制度,分级管理,建立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以风险评价、安全性审查为基础。
质检总局负责食品相关产品的监管,正起草制定《食品相关产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各省负责辖区内监管,如广东省正起草制定《广东省食品相关产品生产加工监督管理办法》。
质检总局2017年将重点抓好食品接触类产品等12类产品质量,力争这些重点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0%以上,切实提升市场竞争力。

标准

01标准列表
02标准分类
(1)基础标准(2项);
(2)产品标准(10项);
(3)方法标准(51项);
(4)生产规范标准(1项)。
03主标准实施日期
(1)GB31603-2015生产通用卫生规范于2016年9月20日实施;
(2)GB4806.3-11 系列产品标准于2017年4月19日实施,涉及搪瓷、陶瓷、玻璃、塑料、树脂、纸和纸板、金属、涂料及涂层、橡胶等9类产品;
(3)GB4806.1-2016通用安全要求和GB9685-2016添加剂使用标准于2017年10月19日实施。
04新旧标准主要差异
(1)涉及面更广、产品更多
食品接触材料不再是老国标下理解的单纯的食品包装,包括食品生产、加工、包装、运输、贮存、销售和使用过程中用于食品的包装材料、容器、工具和设备,及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食品的油墨、粘合剂、润滑油等。
(2)原料辅料管理模式更加明确,添加剂和塑料、涂料、橡胶、硅胶四大类材料采用正清单方式管理
新国标对原辅料和添加剂的管理模式更加清晰明确,即采用肯定列表的正清单模式。这意味着,凡是给出了肯定列表的原辅料,食品接触材料在生产时只能采用表内的物质,并按其规定使用。新国标中授权的材料和添加剂种类并非广而全,甚至现在市场上已经在使用的一些材料和添加剂都不在国家授权范围之内。新国标实施以后,使用这些材料或添加剂的食品接触材料将成为违规违法产品。
(3)产品标识信息更全面细致,并首次提出产品符合性声明的标识要求
新国标对产品标识信息要求的更加全面细致,特别是提出了产品标识内容应包含产品对相关法规及标准的符合性声明,且符合性声明应包括遵循的法规和标准,受限物质及其限量,非有意添加物的评估信息和总迁移量合规性情况(仅成型品)等。食品接触材料并非一站式生产的产品,是从化学物质(如添加剂)、中间材料(如树脂、色母、油墨等),再到终产品等多个环节分阶段生产的产品,这要求食品接触材料供应链中每个节点的生产商有效的传递产品的符合性声明。
(4)产品安全要求的技术指标更加全面,且有针对性
标准中将对食品接触材料的技术要求明确为四个方面,不仅仅是老国标中的基础理化指标要求,更是明确了原料和添加剂的要求,并强调了材料中添加剂、单体及其他起始物的特定迁移量限量、特定迁移总量限量,最大残留量等指标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这意味着,进行食品接触材料的合规性验证时,不仅要测试基础的感官和理化指标,还应关注产品中使用的、有限量要求的添加剂以及原料起始物和单体的限量符合性,其要求更全面也更有针对性。
(5)迁移量合规性测试条件更加科学合理,也更严苛
旧国标中迁移量测试的食品模拟物和迁移试验条件均按标准中规定的统一条件执行,与产品的实际使用条件无关,这种规定使试验条件的选择较为简单,但测试结果有时不能很好地反映实际使用中产品的质量情况。新国标GB 31604.1-2015则明确要求根据产品预期接触的食品或食品类别选择食品模拟物,且迁移试验条件应尽可能的反应实际使用条件,在可预见的使用情形下应选择最严格的试验条件。新旧国标测试条件的对比举例如下:
新国标的要求更加科学合理,但对某些产品也更加严苛,特别是保质期较长的食品包装。这意味着,在旧国标下合格的产品,在新国标下是否合格有待考察。
(6)与食品安全法呼应,企业主体责任更加明确
《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生产经营者应:产品按标准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或者销售;应采购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原料和制品。
新国标GB4806.1-2016通用安全要求标准中对食品接触材料生产企业的主体责任人进行了进一步的明确,其责任涵盖原辅料、产品、生产过程和产品信息等方面。
3
新国标带来的挑战
新国标中管理模式和具体要求等多方面的变革,给食品接触材料整个行业带来一系列的挑战。食品接触材料生产企业,做为食品接触材料生产者,是食品接触材料安全合规的主体责任人。食品企业虽然不是食品接触材料的生产者,无需担负作为生产者的主体责任,但作为食品接触材料的使用者,根据《食品安全法》要求却担负着采购合格的食品接触材料和验证其合规性的责任。在新国标下,整个食品接触材料行业将面临一些挑战。
1.涵盖范围增大,在新定义下,原来处于边缘化的一些产品,如食品加工机械、运输及辅助器具等明确纳入食品接触材料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辖的范畴,该类产品的合规将面临考验;
2.塑料、橡胶、涂层等多类食品接触材料原料和添加剂明确为肯定列表管理,正在使用的食品接触材料的原辅料是否已授权有待核查;
3.产品合规性要求涵盖原料、添加剂和终产品,各级供应商之间是否能有效传递符合性声明,以获取产品中有限制性要求物质信息,准确评估产品合规面临挑战;
4.合规性测试根据产品的预期使用条件进行评估测试,对多数产品来说条件更加严格,产品是否能符合新国标需重新检验确认;
5.明确严格的标识要求和符合性声明,需重新评估现有的产品标签、说明书、包装、合格证等信息的符合性。
4
企业应对建议
从控制对象来说,按照新标准的要求,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各种已经或预期可能与食品接触、或其成分可能转移到食物中的材料和制品都在控制范围之内。因此控制的对象更广,以电饭煲为例说明:
在控制内容方面,原辅料、部件、整机和标识等都应进行有效的控制。
企业应对建议
(1)收集产品的原辅料信息(特别是符合性声明);
(2)确认应符合的法规//标准,明确需要合规的技术指标;
(3)明确产品的预期使用条件;
(4)测试和评价产品符合标准;
(5)更新符合要求的标识、合格证、说明书、包装等;
(6)建立良好的生产规范。
5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解决方案
(1)CQC食品接触产品安全认证;
(2)原辅料、部件和终产品的合规性测试和分析,出具合规性评价报告;
(3)产品标识、说明书、包装等的合规性评价和建议;
(4)法律、法规、标准等相关内容培训;
(5)卫生安全生产规范的符合性评价和指导;
(6)产品追溯性体系评价和指导。

上一页:EPEAT认证要求解析及全球化发展

下一页:行车记录仪不合格率高达76%,这些品牌不能买!